逐梦“三高三新”·椒江篇②丨星星冷链:推倒传统制造业“围墙”

2022-03-15 07:56:16  来源:台州新闻客户端   作者:林学富 赵阳/文 陶子骞/摄

“近几年,虽因着疫情,公司主要的用户,饭店、超市和商场等生意不佳,传统冰箱、冷柜等产品销量下降,但公司无人售货柜等智能产品销售,却在大幅增长。”

3月9日,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下称“星星冷链”)副董事长杨文勇在接受采访时说,在公司收入结构中,除了制造业收入,还有了平台服务增值收入。

2021年,公司共生产了482万台产品,产值达60亿元,利税5亿多元,比上年增长了10%。

如今,在星星冷链,高端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传统制造业的“围墙”逐渐被推倒,企业盈利模式和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星星冷链生产的智能无人售货柜,可快速刷脸取货。

01
传统制造业的“互联网魔咒”

始创于1988年的星星冷链是做冰箱、冷柜起家的,多年来,按照传统一直在努力思考“怎样把冷柜做得更省电、成本更低”。

“这个用‘成本更低、质量更好’来比拼,本质上是一种产品思维。近几年,我们发现:在互联网时代,这样做下去,是一个死胡同,更是各种碰壁。”杨文勇说。

他解释道,一方面,社会越发展,无论是运营成本、人工成本和材料成本,还是管理、研发和社会责任成本都在上升,降成本不可能没有边界;另一方面,随着电商兴起,产品售价越来越透明,新产品生命周期越来越短,企业盈利能力越来越弱。

“互联网环境下,创新产品已不足以支撑企业发展,而且未来投入能力越来越有限,这是传统制造业的一个‘互联网魔咒’。”杨文勇说,未来,简单地依赖产品创新显然是不够的,必须推倒传统制造业“围墙”,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2016年,公司决定改革:把“浙江星星家电股份”改名为“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表面上是更名,实质上是战略调整,意欲破除“互联网魔咒”——

通过推进智能制造、布局生态化产业、搭建商业场景和构建新商业模式等,从传统制造商向服务制造型企业转型,把企业价值链从“制造价值”扩大延伸到“平台价值”和“服务价值”,打造全球冷链生态的创造者。

同时,有别于国内的海尔、美的等企业,面对终端、围绕家庭做生态;星星冷链选择了面对企业,在商超上做生态。

说干就干,2017年,星星冷链投资商超冷链、冷库机组,并购了商厨冷链,开始了智能冷链设备平台化的开发和应用,构筑冷链生态体系。

星星冷链构筑起一系列场景化的冷链服务体系。

02
打造四大冷链集成服务平台

“星星冷链为何有‘集成’两个字,是有生态含义的,我们现在是一个冷链生态方案服务商——可以围绕用户场景做冷链方案和制造产品。”杨文勇说。

那么,如何在冷链上做到“集成”?星星冷链进行了一系列的布局——

公司投入1亿多元,在2017年3月,成立智能研究所;2017年8月,成立创新研究所;2018年1月,在上海成立冷链研究所。“光智能研究所就有近50人,主要从事软件开发、APP小程序开发和系统设计,以及视觉、射频、重力等技术研究。”星星冷链智能研究所所长卢毅说。

2016年,星星冷链有220人的研发团队,如今发展到480多人。依托这些研究所的人才,公司搭建了四个平台:

——2019年,搭建了“芝麻开门”新零售运营平台,并推出无人智能售货柜。目前,无人智能售货柜在全国有50%以上的市场占有率。“2021年,市场新投放了8万台,存量达20万台,2022年预计会新增10万台。”杨文勇说。

——进军速冻食、乳制品应用场景,开发智慧冷链云平台,为使用智能冷柜的客户进行温度、资产安全、纯净度等管理。目前,产品在线有20多万台。

——2021年,开发了智慧农贸平台,实现星星冷链在农贸市场的硬件互联,并为监管部门留出数据接口。目前,已完成椒江万济池智慧农贸的建设任务。

——搭建“快服之家”平台,实现了公司全国5000多个售后服务点的维修工人入驻,为公司产品提供售后服务,也为其他企业提供服务。

“未来,我们会根据更多场景和用户需求,以用户思维,搭建更专业化的平台,比如智慧厨房、智慧医药等。”杨文勇说,这些平台既对外开放,又可无限延展,完全推倒了传统制造业的“围墙”。

星星冷链在椒江万济池菜场搭建了智慧农贸平台,提供数字化软硬件服务。

03
催生经营模式“革命性”变化

“过去,星星冷链只有产品盈利渠道,其他都是支出。通过搭建各类平台,公司盈利链条变成了‘产品价值+平台价值+服务价值’,新产品净利润率有了50%左右的增长。”杨文勇说,中央提出“两业”融合,成了传统制造业突围的有效途径。

在他看来,如今,星星冷链的盈利模式和收入结构,正在发生着“革命性”的变化! 

——盈利模式之变:平台有价值。目前,公司推出无人智能售货柜租赁模式,每个月30元,一年一台可赚360元。原先一台冰柜,如果卖3000元,10%利润,也就是300元,现在每年都有收入;

——竞争模式之变:用户有粘性。由于依托各大平台,以用户为中心,帮助用户及时解决运营中个性问题,用户粘性明显提升,避开“价格竞争”赛道,产品生命周期延长,企业盈利能力得到保证;

——经营成本之变:减少了支出。在“快服之家”平台,全国3600多个维修点的2000多位维修师傅都集聚在平台上,未来要扩大到1万人。

“以后,星星冷链不用再建售后服务点。原先,公司有维修工人上百,光工资就要700-800万元,现在都不用了。同时,平台推倒了同行间的隔墙,入驻的工人可为其他企业服务,也避免了行业资源的浪费。”杨文勇说。

“原先,产品卖出去就结束了,现在公司与用户有联接,品牌影响力不一样了。比如,蒙牛、伊利等大型乳企设备招标,星星冷链都入不了围,如今都已迈进去了。”卢毅说。

“现在,公司员工有7200人,后台服务人员比例越来越高。未来,我们将进一步搭建新平台,不断推倒传统制造业的各种‘边界墙’,目标是150亿元产值。”杨文勇说。

关键词:创新活区

“激发创新型城市活力,建设全国地级市创新高地。”“重塑现代化产业体系,跻身全国先进制造业城市第一方阵。”……

台州市六届一次党代会,锚定了“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目标。作为台州主城区的椒江,在其十届一次党代会上也确立了“坚持两业并举,创新活区”的部署——

未来5年,该区将围绕构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科技创新为主攻方向,全域建设椒江科创谷,推动科创、人才资源高质量集聚,实现创新链、产业链高质量融合,促进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耦合共生,持续提升椒江产业的辐射力、引领力、带动力。

近年来,椒江区大力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聚焦未来产业、智能工业、强化数字,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等方面先行先试,成功创建“两化”深度融合国家示范区、省级信息经济发展示范区,成功跻身省级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已经入列浙江省数字经济“第一方阵”。

在推进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的过程中,该区把积极支持和鼓励企业参与“两业”融合发展作为“创新活区”的重要内容,助力制造业企业提质增效、做强做大,形成了一批具有较强辨识度的两业融合代表性企业。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从原先生产、销售家用冰箱、冷柜的传统制造业向各类商业场景提供冷链整体解决方案与服务的服务制造型企业转型升级,便是最好例证。

P1037129.jpg

早在2017年,星星冷链就设立了智能研究所,负责信息技术在产品服务上的应用。

蹲点手记:中小企业应多些“用户思维”

“制造之都”台州,拥有7.5万家制造企业,以中小企业居多。进入新时代,这些中小企业普遍遭遇了互联网魔咒:生产成本越来越高,市场价格却越来越低;投入开发新产品,可新产品寿命周期越来越短,利润不足以支撑投入。

那么,势单力薄的中小企业该如何融入互联网?如何推进数字化转型?如何利用互联网开拓市场呢?在此次蹲点调研中,记者找到了答案:制造业与服务业“两业”融合,是中小制造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摆脱互联网魔咒的好机会。而这个过程的核心,是多些“用户思维”。

采访中,公司副董事长杨文勇说得最多的是,企业要有“用户思维”;记者感受最深的是,该公司对以“用户”为中心的坚守。

星星冷链的“用户思维”,就是要为“用户”多想一点,去找市场的痛点难点、用户的需求点,而这些就是企业的市场机会,就是中小企业可投身的应用场景。

星星冷链的实践告诉我们,数字化转型没有大小之分,只有场景之分。台州制造企业不能再只用简单产品思维,应多些“用户思维”,找到自己的应用场景,开展服务于用户的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始投身数字化转型。中小企业可以研究一些小场景,选择其作为自身数字化转型的赛道。



编辑:余彩虹 责任编辑:颜琪 审核:陈瑶质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