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反复谨防“心病”成次生灾害 专家建议这样调适心理

2022-03-16 22:56:01  来源:浙江在线-浙江新闻客户端-浙江日报-钱江晚报  

“医生,我一个人住在隔离点,时间久了,晚上经常失眠。”“等待核酸检测结果的时候,我真的非常紧张焦虑,有没有什么办法能够缓解?”……疫情反复,人们或多或少被烦躁、紧张、愤怒、焦虑、消沉等不良情绪困扰。

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精神卫生中心(杭州市第七人民医院)专家孙晓花向记者表示,面对疫情,出现不良情绪是正常的,但不能过度过激。如果反应过度,会对个人饮食、睡眠和日常生活产生影响,导致自身免疫力降低,增加包括新冠肺炎在内的各类传染病的易感性。

孙晓花建议,科学全面认识疾病,减轻对未知的恐惧,通过政府、权威机构发布的信息了解疫情相关情况。了解疾病及传染病防护的相关知识,学习保护自己的技能,例如,接触和处理完冷冻食品后立即洗手消毒,提高应对疫情的控制感,不至于惊慌失措。

维持正常生活状态,营养饮食,作息规律。接受自己的焦虑情绪,别把注意力都放在无时无刻地浏览和查看疫情消息上。充实生活,做一些让自己感到愉悦或者有兴趣的事情,比如听音乐、看书、与家人朋友聊天等,或者在家办公、学习,做家务等。掌控自己的生活节奏,有利于保持平和的心态。

青少年长时间在家会有很多不适,比如与父母矛盾增多,觉得被限制了自由而冲动叛逆。父母最好与孩子多沟通,引导孩子合理安排学习生活,多与孩子互动游戏增进亲子之间的交流。

进行自我心理调适,摆脱负性情绪,注入正能量。认识到短暂出现负面情绪很正常,接纳这些情绪反应,不指责埋怨自己。学习放松技巧,通过科学渠道学习深呼吸放松技术、冥想(正念)技术等,帮助平复情绪,缓解焦虑。利用社会支持系统,寻求家人、朋友等帮助,通过沟通交流,舒缓不良情绪,获得有效支持。

寻求心理援助。近期,有些人处于居家状态,封闭的环境容易让人产生压力,情绪更加脆弱,易出现焦虑、烦躁、抑郁、失望、抱怨、麻木等情绪,甚至出现失眠。如果出现以上情况,可能需要心理干预。可以与家人、朋友交流,寻求心理的支持,也可以拨打心理热线或向心理健康专业人士寻求心理援助。

此外,专家还分享了一些简单易操作的心理调适方法。

心理着陆技术:当你感到特别焦虑恐惧、似乎将被负面情绪淹没的时候,可以尝试将注意力转移至外界。环顾四周,感受你所处的环境,比如房间的颜色和装饰,地板、桌子、椅子、房顶的样子,周围有没有其他的人等。接着关注一件小物品,比如一支笔、一朵花、一块手表或者一个茶杯。如果此刻手中有一支笔,你可以观察这支笔的颜色、形状、软硬度、光泽、纹理是什么样的,还有笔芯、笔杆以及它的商标等等。与此同时,保持自然而缓慢的呼吸。当你觉得通过观察,对这支笔的特征有了足够了解之后,可以去触摸这支笔,摸一摸它的纹理,感受它的软硬度,不同颜色的部分分别是什么样的,有商标的部分摸起来是什么感受,以及上面写的一些字体,当你触摸它们的时候,和其他部分又有什么不同?当你觉得通过触摸对这支笔的特征都有了足够了解之后,可以停下来回到当下。心理着陆技术,能够帮助有效、快速缓解焦虑恐惧等情绪。

深呼吸法:找一个舒适的姿势坐好,两只手放在腹部,注意先缓慢地呼气,感觉肺部有足够的空间进行深呼吸。用鼻子缓慢地进行吸气,直到无法再吸入为止,停留3-5秒。再用嘴巴缓慢地把气体呼出,在呼气时心中暗示所有的烦恼压力随着污浊的废气都被呼出了,身体在慢慢地变轻松。同时在吸气时感觉腹部逐渐隆起,呼气时感觉腹部逐渐放松,尽可能保证呼吸平缓和稳定。以上动作重复3-5次就可以体会到放松的效果。

蝴蝶拍法:坐在一个安全的地方,双手交叉在胸前,轻抱对侧的肩膀,双手交替轻拍肩膀,左右各拍一次为一轮,用自己感觉舒服的力度去拍,以时钟的秒针“滴答滴答”为轻拍的速度和节奏,一般8-12轮为一组。过程中允许自己的头脑中自然出现各种想法、情境。拍完一组后停下来,做一次深呼吸,感受当下的体验。可以重复上述过程2-3组,但要注意,是左右交替轻拍,速度不要过快。

专家提醒,如果自我放松效果不佳或情况加重、出现头昏头痛等表现,应及时主动就医或者拨打心理援助热线寻求帮助。

杭州市心理危机干预热线0571-85029595 / 96525 周一到周日24小时

编辑:杨能勇 责任编辑:颜琪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