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台州乡村振兴特别策划
上个月,21世纪以来第19个指导“三农”工作的中央一号文件正式发布。
党中央认为,从容应对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推动经济社会平稳健康发展,必须着眼国家重大战略需要,稳住农业基本盘、做好“三农”工作,接续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确保农业稳产增产、农民稳步增收、农村稳定安宁。
近年来,围绕着推动乡村振兴取得新进展、农业农村现代化迈出新步伐的目标,我市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以“双强”行动为抓手,以改革创新为动力,扎实做好“三农”工作。美丽乡村蝶变升级,农村改革展现活力,共富潜力有效激活……这些喜人的变化,就发生在我们身边。
如今在台州,十个农村居民,九个说家乡变美了、口袋变鼓了;返乡创业的青年力量,搅动农业转型升级“一池春水”;文化旅游,引领乡村第三产业提质增效……
本报记者奔赴台州各地,采集鲜活的样本和有趣的故事,推出《关注台州乡村振兴特别策划》,关注我市乡村振兴取得的成果、面临的痛点和未来的走向。
建设美丽新农村,助力乡村振兴
汛桥镇再生资源交易市集。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走在椒江章安街道柏树里村,房前屋后整齐划一,村中条条小道都能通大道。 本报记者卢珍珍摄
汛桥镇建成台州市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3D精品文化墙。 图片由采访对象提供
乡村要美丽,基础设施是前提。村口、干道、房前屋后、公厕、庭院、农村水系,这些老百姓能走到、看到的地方,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美丽乡村
“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依托周边的山、水、林、景等自然生态资源,越来越多的乡村,被培育打造成美丽乡村特色精品村。截至目前,台州已累计建成市级精品村242个。
而优质的美丽乡村建设,往往开始于好的规划。
椒江章安街道柏树里村的村庄建设,就靠1993年的一张蓝图,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村里按照4间房子为一栋的规划布局,落实房屋建设。
走在柏树里村,只见房前屋后整齐划一,村中条条小道都能通大道,不见死胡同。“1993年的规划是基础,我们严格按照农房通用图集建造房子。”柏树里村党支部书记杨亦华告诉记者,村里能见到的老房子,最早就是1994年按照规划建的,后期重修重建也是按照规划来的。
这几年,柏树里村更是优化提升了村里的基础设施,加快了美丽乡村建设的步伐。
一到晚上,柏树里村的村民,都喜欢聚集在村文化广场。这里给不同的群体提供了休闲去处。“我们修建了水漾长廊公园,种植了杏树林,同时修建了环村河步道。”环村河步道上,村里还设置了三组类似于火车厢式的亭子,供村民休憩。
除了完善配套设施,硬化、洁化、绿化、美化,是美丽乡村建设中的常规操作。“我们村共有537户,其中200多户建有美丽庭院。”杨亦华说,村里提供了三种庭院设计方案供村民挑选。春暖花开之际,庭院中的月季装点了村民的前屋后舍,而美丽庭院则美化了整个柏树里村。
当不同的美丽乡村,串点成线、连片成景,便能推动建设新时代全域美丽乡村建设。
据了解,去年我市建成了包括椒江大陈红色垦荒精品示范区在内的10个精品示范区,打造了水墨长潭风景线等9条市级美丽乡村风景线。
垃圾分类
在固定时间到固定投放点投放垃圾,这两年,临海市汛桥镇利丰村的村民对垃圾分类,感触颇深。
从无桶到有桶,再到撤桶,汛桥镇党委委员、垃圾分类工作负责人金海鑫告诉记者,在农村推行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最难的是改变村民的习惯。
2020年6月,利丰村在台州市率先启动生活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工作。
推行之前,利丰村开了四个会议,做了前期的宣传和动员,并分两个晚上,对户主进行垃圾分类知识的培训。
一开始,村民在门口乱放垃圾、错误分类的现象比较普遍。“村里依托老年协会门口的大屏幕,实时曝光乱丢乱扔乱投放行为。”从拒绝到配合、从配合到主动,垃圾分类在利丰村慢慢成了一种“拉风”行为,村民间还形成了相互监督、相互指导的习惯。
如今,利丰村已创成浙江省垃圾分类示范村,村民分类投放垃圾的准确率达到95%以上。
为了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全域推开垃圾分类撤桶并点·两定四分,汛桥镇创设“四清两改一分类”专项行动,开展单月红黑榜、双月大评议、年中大督查、年末大考评,做到了每月有评比、每月有奖惩,在全镇营造了争先进位、争优夺鼎的浓厚氛围。
“年底累计得分排名第一的村庄将授予金鼎并奖励10万元,排名第二档、第三档的村庄将分别授予银鼎和铜鼎,分别奖励8万元、5万元。”金海鑫说,“我们将以这次专项行动为主抓手,力争在今年9月份之前,实现全域60个垃圾分类房规范化运行、精准化投放,年底前争创全省首个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全域撤桶并点·两定四分示范乡镇。”
2019年12月,汛桥镇打造了浙江省首座镇级垃圾分类体验馆。该体验馆由原垃圾中转站改建而成,馆内有分类展览区、成果展示区及互动体验区,拥有近4000件模型。
“今年,我们将对体验馆进行数字化改造提升,重点建设垃圾分类数据舱和游客‘拉风’打卡区,对全域固定垃圾分类房和分类清运车辆进行跟踪管理和智能管控。”目前,汛桥镇已经建成台州市首个以垃圾分类为主题的3D精品文化墙,分为儿童区和成人区,参观者可以在厨房、垃圾分类房、可回收物暂存点等场景中进行沉浸式打卡。
汛桥镇利丰村的一系列做法,是全市农村垃圾分类工作的一个小小缩影。据了解,截至去年底,我市建成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市级示范村256个、省级高标准示范村79个。
根据计划,今年我市将进一步加快完善县域农村生活垃圾资源化处理站点运维管理体系,加强智能化监管,确保资源化处理站点常态运行,以终端处理能力提升倒逼前端分类。加快辖区内老旧分类桶、运输车辆更新换代的速度,开展分类收运过程智慧管理试点,因地制宜规划建设农村回收站点,进一步健全“四分四定”工作体系,实现农村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常态、规范、高质量运行。
公厕管理
温岭市箬横镇白峰山村湾张,西北傍白峰山,地处山湾,山清水秀。
作为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厕,湾张公厕里的残疾人设施、母婴室、工具箱等设施都很齐全。“我们配备了一个保洁员,每天清扫。”白峰山村党总支部书记林正彬说。
记者从温岭农业农村和水利局社会发展科了解到,温岭890座农村公厕,每座每年会收到一笔3600元的农村公厕专项运维经费,来维持日常公厕运行。
“我们也会定期巡查,查看设施和保洁情况。”工作人员告诉记者,农村公厕建立了所长制,乡级所长做到一月一巡查,村级所长做到一周一巡查。
目前,包括温岭在内,我市椒江、玉环、仙居等七个县(市、区)已建立了农村公厕专项运维经费。截至去年底,我市已有省级星级农村公厕580个,其中省级示范性农村公厕46个。
美丽乡村路 共享共富路
黄岩环长潭水库公路。
玉环坎鲜线公路。 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乡村要振兴,路是关键。打通农村路,就如同打通了乡村振兴的血脉,路通到哪里,财富便流到了哪里。农村路所到之处,连接一片景,激活一个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市共创成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5个、市级示范乡镇36个,省级美丽交通走廊示范县2个;建设特色示范路2400公里,提升入城口36个,建成九大交通风景道。
一
天台县寒山和合环线,是通往和合二圣之一寒山子修行隐居地的一条景观之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这条旅游交通大动脉,串联起张家桐村、后岸村、寒岩村、张思村、茅垟村等众多精品农家乐、民宿村。
“四好农村路”刚启动时,寒山和合环线上的龙溪乡,几乎没有像样的路。
“十三五”期间,龙溪乡逐步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共计投资4290万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2.6公里,重点建成了后岸—寒山—始丰源旅游环线。
“只有农村路通了,才能把外面的游客和产业带进来,也可以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台州市交通运输局四好办主任李威告诉记者。
以“寒山文化”“七彩田园”为主题,龙溪乡开发寒山游学、农业研学等旅游产品,2020年全乡农业产业收益比2019年同期上升155%,新增特色民宿4家,游客量增加200%,休闲旅游收入比2019年同期上升162%。
龙溪乡的寒岩村,从名不经传的山村,成了一个拥有1000多亩荷花基地、2000多亩杨梅基地的经济大村,发展出颇具特色的农家乐文化,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
三门亭流线是通往潘家小镇的主要通道。2017年开始,三门对这条农村路进行路面拓宽、绿化景观打造等提升改造,并新建了多功能公路驿站,一共投入了8000多万元。
亭流线的改造,盘活了潘家小镇的旅游资源,村庄客流量从以前的25万人次增加到70万人次左右。目前,潘家小镇共有50户村民经营民宿、农家乐,带动600余人就业,旺季日均游客量可达3000人次。
农村路通到哪里,财富便来到哪里;农村路通到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建设好“四好农村路”,打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道”,便意味着带领着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二
“农村路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路网从无到有,实现了乡村的连接。美丽农村路建设实现了乡村的美化,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管理好农村路。”李威介绍。
一直以来,管理难度大、养护成本高,是农村交通发展的痛点。根据当地实际,各地也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管养模式。
温岭以财政投入为管养资金主渠道,采取市场化管养和乡镇自养相结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成立乡镇养护队的方式承担日常管养;天台采用管养经费拼盘模式,公路部门与乡镇合作共建;路桥、玉环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政策,将路面保洁与美丽乡村、清洁家园结合。另外,天台、仙居、黄岩、三门开展了农村公路保险试点,所有农村公路纳入财产损失综合保险(包含农村公路财产保险、雇工责任险和社会公众责任险),提升抗风险能力。
为了鼓励全民参与,全市积极搭建了“四好农村路”+乡贤、+党建、+群众等养护平台,通过授予农村公路命名权、广告权、认养权,建立党员积分卡(红黑榜)等形式,调动沿线企业、乡贤、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了一批极具特色的乡贤路、群众路、巾帼路、青年路。
通过“乡乡建有党建路”品牌联创活动,我市建立党建路79条,营造了“党建引领、全民共养”的良好氛围。
在数字化改革的推动下,传统农村公路管养模式,也在转型。
据了解,我市创新搭建“五网合一”的农村公路智能管理平台,即客车巡检网、司机辅助网、群众监督网、视频监控网、日常巡查网,着力解决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巡查管理力量不足等难点,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科学有效、可持续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
目前,各县(市、区)也都建立了智慧管养平台。其中,温岭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具备智能巡查、自动派单、闭环管控等强大功能;三门县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平台重塑业务流程,融合交通、乡镇、企业、群众协同治理,实现公路运行全方位智能感知和突发预警,纳入省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并获评全省交通数字化改革基层和社会“最佳实践”。
据了解,为了全面提升管理养护质量,推动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21年底,《台州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发布,明确了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
心路最美
林 立
天台后岸村,我曾多次游玩。每次驱车前往,最让我向往的就是“在路上”的体验。
这条路的官方名称是“后岸—寒山—始丰源旅游环线”,身为游客不一定记得住,但读到稿子里提到的这条路,以及这条路带给后岸一代人的财富时,我脑子里自然而然就开始播放自驾在这条环线上的画面。
韩寒导演的电影《飞驰人生》里,男主角赛车手张弛有一种特殊功能,就是能把复杂的赛道全盘复刻到记忆里,即使坐在房间里也可以闭上眼,在脑中模拟一场赛车行驶。
这真不是什么艺术夸张,对于后岸这条旅游环线,我差不多就能在脑中复刻。
我记得这一路上的溪流会在哪个路口出现,某一幢路口的民宿墙上爬满绿藤的模样。冬天,一路寒气,使人精神爽朗。夏天,后岸上游水库泄洪后,溪流内部温差巨大导致水面升起阵阵雾气,沿路开着,望向水面,仿佛自己开在天路上。
“要想富,先通路。”这是一句带着泥土芬芳的、具有质朴价值观的老话。而后岸的这条新路,对我这样的游客而言,是一条“心路”。
它将偏僻小村与繁华小镇连通,为村民们带去实在的福祉。反之,城镇游客驱车而来,在这样的路上,那满满的精神收获,则让人获得超越金钱意义上的富足。这种富足,对村民来说,也是价值连城的。
一条路,可以让偏僻拥有意义,可以让乡村成为归宿。我以为,在我国不断拓展的路网中,乡村新路是最明亮的标识。它让所有人深刻地感受到,“幸福”,就是一脚油门,便可与远方的诗意融为一体。
我担任编剧的一部微电影,就取材于后岸,摄制于后岸。
剧中的两位男主角,是从小的玩伴。后来,他们因为一方的父母要去城里打工,天各一方。成年后,留守后岸的那个男子,铆足了劲要离开这里。而未曾想,当年离开的那个朋友,却选择了回到后岸。
“回到后岸”的核心创意,就是我和导演组一次次行驶在后岸旅游环线上时想到的。我和他们说,虽然我不是后岸人,但每次在这条环线行驶完,我都能切实感受到一个后岸游子迫切回家是什么心情。
“因为这样的新路,他心里也就有了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