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旅游焕新力,村美民富产业旺

2022-03-24 09:36:27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王佳丽 聂欣雨

在坎头的杨梅林里采摘,在北山的稻田里体验割稻,在桃渚的油菜花地里拍照打卡,在后岸的民宿里品尝当地美食……休闲时,越来越多的台州人走向乡村。乡村旅游作为消费新热点,受到越来越多人的青睐。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乡村旅游是机遇,也是纽带,连接起城市与乡村,连接起生活与生产,已成为助力乡村振兴、实现共同富裕的重要力量。根据台州市文化和广电旅游体育局提供的相关数据,目前,全市拥有约400个乡村旅游点(含农家乐休闲旅游村、点),1059个A级景区村庄,860多家旅游民宿,台州的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产业规模已达百亿元。

一方面,乡村旅游有力地推动了乡村景观改造,带动各地村民致富增收;另一方面,各式各样的乡村旅游产品层出不穷,产业体系逐渐完善,乡村品牌持续涌现,给游客带来了更多小众的、差异化的旅游体验。

为激活乡村文化业态、奏响乡村旅游乐章,近年来,我市加快乡村资源整合、文旅融合发展,相继出台了《关于促进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台州市村庄景区化建设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政策,打响了台州乡村旅游“共富八景”品牌,推动构建“美丽环境、美丽经济、美好生活”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的生态经济发展新格局,形成“以农促旅、以旅强农、产业互动、优势互补”的农旅大融合发展新态势。

同时,台州各地村庄也“频频出招”,打造“一村一品”的差异化卖点。乡村旅游产业逐渐从单一链条向多业态全产业链经营转变,从粗放式“卖风景”向精品化“卖生活”经营转变,从单打独斗向整体规划、抱团经营转变,一幅生机勃勃的乡村旅游画卷正在台州大地徐徐展开。

从“旅游+”到“+旅游”,打造特色乡村文旅品牌

小稠村阳光工厂。

沈岙村滑翔伞基地。

鲵园农庄。

中药材种植基地。

如今,旅游已成为综合性产业。在不同领域、行业都纷纷与旅游相结合催生出新的旅游业态的背景下,如何打好“乡村特色+旅游”的招牌,做好因地制宜的乡村文旅品牌,是各个村庄实现乡村旅游破题出圈的关键。

小稠村:

做好枇杷文章,

采摘+工业+旅游

来到路桥区桐屿街道小稠村,仿佛步入枇杷的海洋,全村共有枇杷种植面积1500亩。以发展枇杷产业为重点,该村聚力打造生态旅游,延长加工产业链,实现村集体收入年均增长30多万元,带领广大村民奔上了致富路。

在谷雨广场后方的枇杷园里,村民任正发正忙着给枇杷“穿上衣裳”——套袋将有利于阻隔鸟儿啄食,减少果子干裂。“我有100多棵枇杷树,其中有20多棵已经被游客提前‘承包’。每棵树能产20斤枇杷,每斤枇杷卖30元,这20多棵树就能给我带来1万多元的收入。”任正发开心地说道。

枇杷树被提前“承包”?3月12日,就有一批亲子家庭来到了小稠村。孩子们亲手种植一棵花苗,4户家庭共同认领一棵枇杷树,乡村写生,户外野餐……这样的活动形式,不仅创新了亲子出游体验,还通过“认领”活动,让消费者获得新鲜水果,农民实现农产品增值,达到互利互惠的效果。

以“枇杷”为主题,小稠村策划开展了一系列相关文旅活动:枇杷文化节,枇杷旅游节,枇杷摄影大赛,亲子采摘活动等。随着枇杷声名远扬,小稠村的变化随处可见——臭水沟变成步行道,谷雨广场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新场所,村路整洁美丽,庭院美化改造,一排椰子树状的路灯一直延伸到山上观景台,与村里的景观灯交相辉映,照亮了夜晚的小稠村。

对如何增加产品赋值,延伸枇杷产业链,小稠村也有妙招。在村子的入口处,一幢被绿植装饰墙面的建筑格外醒目。“这里是阳光工厂,通过机械化流水线作业,日均可生产1000多瓶枇杷露。这里有农产品展示区,还会摆放一些相关文创产品……”小稠村党总支委员任显平介绍。

阳光工厂的落地,带动了小稠村枇杷深加工的提档升级。同时,小稠村还在探索将工厂体验与实际生产相结合,让游客可以入内参观加工生产,推出更多体验、休闲、产业、观光相结合的旅游线路。“文旅农融合”的新模式,不仅丰富了乡村旅游的形式,也将进一步提升枇杷产业的影响力。

沈岙村:

依托山水特色,

种植+体育+旅游

明代青龙桥,武进士牌坊,来远石,龙洞山将军叠石……位于长潭水库西南角的黄岩区上垟乡沈岙村依托丰富的人文底蕴和独特的自然风光,正在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和旅游产业发展。

如何借山水自然优势实现多渠道促增收?在当地村领导班子的带领下,沈岙村探索了一条更适合自身发展的绿色之路。“2018年,沈岙村作为上垟乡试点探索整村土地预流转发展中药材产业。目前集中流转了180亩土地,种植有白芨、黄精等中药材。”沈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王俊昌介绍。

站在连片的中药材种植基地,可以看见基地大棚顶上还装有智能喷灌机——通过手机,可进行营养液喷射,实现智能化远程操控。“基地的建立,不仅盘活了土地流转,还为村里低收入农户提供了就近务工机会。近年来,来种植基地参观、考察的人络绎不绝,一方面提升了我们村的知名度,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带旺乡村旅游发展。”王俊昌说道。

除了中药材种植基地,村里还拥有5000多亩的竹林。连绵的竹林不仅提供了优质的鲜竹笋——“横雾牌”鲜竹笋被省农业博览会评为优质奖,也为游客提供了亲近自然、农事体验的绝佳场所。游客们选择自驾来此游玩,在溪边嬉水,到山上挖竹笋,在鲵园农庄品尝特色美食,收获满满。

滑翔伞体验,是沈岙村今年新推出的运动项目。

从村庄出发,半个小时左右的车程,抵达山上的滑翔伞基地。站在基地的平台之上,可以眺望碧波浩荡的长潭水库;乘着滑翔伞在空中翱翔,游客可以感受风的方向,收获飞翔的快乐。

滑翔伞基地目前进入试营业阶段,已经有不少市内外游客开始咨询、预约和体验。依托“体育+旅游”模式,借助滑翔伞基地,沈岙村正在着力打造乡村旅游的新亮点,希望带动新一波旅游热度。“下一步,村里计划打通从村庄直接前往滑翔伞基地的山路,缩短游客的上山时间。同时,还要完善相关配套服务,整合村里的资源,深化村容村貌改造,吸引更多游客来到沈岙。”王俊昌说道。

从风景到“钱景”,入股聚富唱响共富歌

玉环市龙溪镇山里村的400多亩油菜花已悄然绽放。

三月,春光明媚,浪叠黄云,玉环市龙溪镇山里村的400多亩油菜花已悄然绽放,即使不是周末、节假日,也吸引了不少游客前来赏花。

动漫花谷的“四季花田”,是山里村今年主打的旅游招牌。三月油菜花,五月一串红,七月紫藤花,九月红高粱,十月孔雀花,十一月紫罗兰,一年四季山里村花开不断。通过做活“赏花经济”,山里村计划以花为媒,带动乡村旅游全面发展。

“我们的目标是将山里村打造成一个‘旅游目的地’:到山里看花、到山里看海、到山里吃绿色食品。围绕这三个目的,我们解决好游客的吃、住、停车等问题,推进花田、水幕等相关文旅设施的建设。”玉环市文广旅体局驻龙溪镇山里村指导员苏为龙介绍道。

走在村中的小道上,两旁细柳低垂,春花盛开,一幢幢独具特色的房屋,一个个修缮一新的美丽庭院让人眼前一亮。近些年,山里村以党建为引领,正在培养和开发“山里红”红色旅游资源。通过打造格律诗人才村落基地、山里红物业楼、山里红党史馆、红色党建广场、乡村博物馆等几大场馆,为游客提供体验式、浸入式、全景式的红色文化教育基地。

而在苏为龙的心中,他还在谋划更多场景的搭建——在已完成的5幢民宿基础上,继续跟进15幢民宿的改造;推进共享食堂、研学基地等项目建设;筹备四季花田露天舞台,燕窝水库水幕电影等工程建设。“在全面建设山里村的过程中,我们通过成立公司,进行整体规划和运营,并采用‘村集体+资本+村民’的模式,实现村民入股聚富,资源集体共有。”苏为龙介绍。

2021年4月,玉环山里生态旅游发展有限公司成立,其中,村民股份占比70%,村集体投资占比10%,外来工商资本仅占20%。村民以户入股,参与“利益共享、风险共担”,让村民得实惠有钱赚,还能更好地调动他们参与美丽乡村建设的积极性。

共富,不仅体现在“户户入股”,也体现在“人人都能参与”上。“今年这400多亩的油菜花地,我们雇佣了村里的老人来种植,人工费大概有20多万元。”苏为龙说道。

此外,还有服务员、清洁工、摆摊售货等,旅游业的发展为村民们提供了更多就近的工作机会。此外,山里村还搭建了“山里市集”,汇集村民手工制作的农特产,为村民提供了一个售卖的平台。让村民参与其中,为他们提供更多平台和机会,让他们得以享受乡村旅游发展的成果,“共富路上一个也不能少”。

从离乡到返村, 家门口创业有奔头

金竹溪村。

陈玉米在村里开起了餐馆。

“我要回农村。”如今,这不只是一句调侃或口号。随着乡村旅游开发的逐步深入,乡村旅游市场正释放着巨大的潜力,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农民回到家乡,建设家乡,在家门口寻找创业、就业的机会。

金竹溪村:

山清水秀,家家户户民宿忙

沿着麻车坑溯流而上,抵达群山怀抱中的仙居县溪港乡金竹溪村,只见眼前绿树成荫,春花吐艳,碧波潺潺,春意盎然,一幢幢黑瓦白墙的徽派建筑楼房整齐排列。

从破烂落后的“偏僻村”,成为远近闻名的“民宿村”,金竹溪村的村容村貌早已焕然一新。近些年,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和开办民宿,村民们的日子也越过越美。

走进村庄,村委会副主任吕阔昌的民宿“竹轩居”率先进入视线。

吕阔昌是村里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两间半宽,三层楼高的民房被规划出了10个房间,可以提供21张床位。

“在工作日,时常有老年团来我们这里旅游,周末则以散客为主。我们村的环境优美,村民朴实,服务也比较好,所以回头客很多。”吕阔昌说道。

2014年,金竹溪村开始新农村建设改造工程。2017年,村里开始兴办农家乐,第一批共有十家农家乐“打头阵”。“刚开始大家不敢做,也不知道怎么做。后来,我们组织外出考察学习,对接旅行社资源,民宿一起抱团发展,名气和口碑就慢慢做起来了。”村党支部副书记、村监会主任吕金玉介绍道。他和妻子陈彩娇一起打理的“逸乡居”也是村里最早开办的民宿之一。

村干部带头打样,民宿生意逐渐风生水起,吸引着更多的村民也加入开办民宿的队伍,村民陈爱仙也是其中之一。“之前我们在外面做油漆生意,现在回到家乡做民宿,更方便我们照顾老人了。”陈爱仙一边说着,一边进进出出,忙着各种装修事宜——为了达到民宿住宿的要求,她将原本花费了60多万元的装修拆掉,又投入40多万元进行重新改装。

民宿发展鼎盛时期,该村全年游客接待量在6万余人,民宿年均收入能达到800万元。尤其在4月至10月的旅游旺季,村集体经济增收约30万元,经营民宿生意最好的户主收入能达到70多万元。“我们行政村共有87户人家,目前已开办32家农家乐,之后我们计划推进至50户农家乐。同时,我们还将建设老年康养公寓、运动场馆等,不仅让游客记住这里,还要吸引游客‘长久地住下来’。”吕阔昌说道。

后岭村:

借景生财,村民吃上“旅游饭”

在温岭市城南镇后岭村村口,村民张明羲正在调整自家面馆广告牌上的文字。除了常规的汤面、汤糕和小炒,炸蜂蛹是张明羲面馆的一大特色。“家里养了5箱意蜂,可以产蜜,也可以炸蜂蛹。”张明羲说道。

虽然广告牌挂在村口,但张明羲的面馆并不在村口,需要一直往村里走。他的面馆就设在自家房子的一楼,屋内摆放着7套桌椅和1个冰柜,看起来简单而整洁。

2020年5月1日,“后岭花开”正式开园,张明羲的面馆也随之开张了。“店里我跟女儿两个人在负责。在家开面馆主要是方便,房子是自己家的,也能给来这里玩的游客提供吃饭的地方。”

近年来,随着乡村振兴培育试点村、“后岭花开”田园综合体、排水沟改造工程等项目的建设,后岭村的乡村改造持续深化,配套服务不断升级,旅游产业稳步向前。“今年,后岭村还入选了省3A级景区村。希望借‘后岭花开’和3A级景区村契机,带动一波民宿、农家乐等配套产业发展,帮助村民增收致富。”后岭村党总支委员赵林军说道。

陈玉米的嬉戏谷农家菜馆在村里比较显眼的位置,也是2020年5月开始营业的。为了抓住旅游发展的机遇,陈玉米辞掉了工作,和丈夫一起开了这家农家菜馆,吃上了“旅游饭”。

四间二层的小楼被刷上了白漆,看起来简约又明亮。开阔的小庭院里是精心打理的绿植,还摆放着几座金属雕塑。这家菜馆空间宽敞,最多可以容纳300人就餐。“我们店主打特色农家菜,土鸡土鸭,各种海鲜,还有自家做的粽子、汤圆等,都是客人们比较喜欢的菜品。”陈玉米推荐道。

“自己开餐馆,收入比之前上班要好。平时,店里掌勺的是请来的厨师,再加我们夫妻,一共三个人。遇上节假日和周末,事情比较多,会再叫两三个小工一起帮忙。对于我们来说,肯定是越忙越开心。”陈玉米说道。关于未来,她满怀期待,“希望疫情赶快结束,借着‘后岭花开’的东风,农家菜馆的生意越来越红火,生活也能越来越红火”。

编辑:泮非非 责任编辑:颜琪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