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坚守中苏醒崛起 大麦屿港区:厚积薄发的“希望之港”

2022-04-20 08:55:57  来源:中国台州网-台州日报   作者:盛鸥鸥

图为大麦屿港区散货船进口原料卸船作业场景。通讯员戴楚浩摄

天然深水良港,我国沿海八大避风锚地之一,毗邻国际主航道……自然禀赋优渥的台州港大麦屿港区,曾被经济学家誉为“希望之港”。

“大麦屿港区是台州港的重要港区,围绕打造‘浙南集装箱转运中心’目标定位,稳步推进集装箱业务发展,并继续发挥对台直航优势。同时大麦屿港区规划调整方案获省政府批复,LNG等重大项目落地有了规划保障。”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主任徐明堂说,港口经济发展指标相关数据,也印证了大麦屿港区这些年的快速发展。

多条时间轴线,串起港口发展蝶变

累计完成交通投资超130亿元,高速横跨东西,国道贯通南北,高铁建成可期,大麦屿港集装箱年吞吐量实现五年翻三番……玉环市十六届一次党代会报告里的这段表述,彰显了该市为“勇破交通体系落后之难,在‘三无’摘帽中通山达海”所付出的努力。

“可以说,先有码头后有集疏运体系,是大麦屿港区与众不同的地方。”浙江大麦屿港务有限公司营运操作部负责人陈淑卫,在这里工作的16年间,也见证了这座港口的发展蝶变。

2006年9月,陈淑卫刚来时,交通还很落后,物流成本也挺高,但从码头建造及运营而言,此时已经羽翼正丰。而往前追溯至上世纪80年代,有的还只是简陋的浮码头。

“从港口角度来说,大麦屿港区真正起步是在上世纪90年代末。”玉环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港口科科长应卫说,此后随着首座万吨级多用途码头、中央直属粮库码头、华能玉环电厂7.4万吨级兼靠10万吨级卸煤码头、3万吨级码头等相继建成并投用,港口开发建设驶入“快车道”。

2008年4月,经国务院批复同意,大麦屿港区升级为国家一类口岸;2009年7月,对台客运直航正式开启;2009年12月,商务部批准设立海峡两岸(玉环)商品交易物流中心;2011年9月,顺利通过一类口岸国家验收,正式对外开放;2012年11月,浙江省政府批复同意设立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2014年11月,大麦屿港对台货运直航启动试运行;2016年,取得港口国际代码CNDMY,成为集装箱国际贸易结算港……建设促开放,开放助发展,一系列历史机遇,赋予大麦屿港区以无限希望。

加快形成“浙南集装箱转运中心”——这是大麦屿港区如今的目标定位。但从2007年开始起步,到2021年吞吐量突破40万标箱,集装箱发展的这一路,并不是一帆风顺。

“起步后的10年间,尽管多方努力,但集装箱吞吐量一直没有突破10万标箱。”应卫说,实现质的飞跃的转折点,是2018年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并购大麦屿港务有限公司。

这也是陈淑卫划分大麦屿港区两个发展阶段的时间节点。他坦言,并购以前,主要发展内贸,以国内航线为主。“这其实与宁波舟山港、温州港是重合发展,且因航班密度少、装载能力低、准班率低等,我们的竞争优势并不强。”

并购以后,大麦屿港和宁波舟山港正式定位集装箱“喂给港”与“枢纽港”关系,不仅加强了与宁波、温州港口的联动,也新开了与海门港区、龙门港区的航线,增强了台州港口内部循环。

“此后,我们一方面着眼腹地资源‘练外力’,深入调研台州本地货源市场,抓住机遇开拓再生金属、造纸原料等新货种。同时根据市场需求,灵活调整业务思路,推行水泥等粉状货物‘散改集’物流新模式。”陈淑卫说,另一方面,提质增效“修内功”,全面跟进空箱箱源调运,解决修箱驳运、场地等问题,为客户提供更好地服务。

在以往的宁波舟山港外贸集装箱内支线之外,2021年,大麦屿港区还首开台州地区外贸集装箱直航航线,为台州及周边腹地客户往来欧美提供更加便利的物流服务。

集装箱、散杂货齐头并进,内外贸协同发展,内贸航线覆盖国内沿海各主要港口,外贸集装箱直航航线渐趋稳定;获批进境水果指定监管场地,并开通RCEP国家冷链航线首航,港口发展迎来全新活力;交通末端变枢纽,曾经的“拦路虎”,如今成为助推港口发展的“新动能”。

机遇挑战并存,开启腾飞新征程

运出的是秧盘、遮阳棚,运进的是粮油、农产品;也有无数的塑料原料、液晶面板等原材料从这里输入台州,经过企业加工成塑料制品、电器等产品运往世界各地……忙碌,已成为大麦屿港区的常态。

港口发展,其实与城市能级、产业支撑等息息相关。一路走来,大麦屿港区也面临过“瓶颈”——后方陆域不足、大型临港项目多年来未有新落户。

港区功能调整为以集装箱、煤炭、滚装运输及液体散货(LNG)运输为主,积极拓展现代物流、航运服务、临港工业和对台客货运(兼顾邮轮)等功能……而随着台州港大麦屿港区规划调整方案于2021年获浙江省人民政府批复,LNG等重大项目落地有了规划保障。

“大麦屿LNG储运项目、华能玉环电厂码头改扩建工程,都列入了今年全市水运建设计划项目。”台州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工程处负责人介绍,大麦屿LNG储运项目主要建设一座10万总吨LNG码头,建设规模为LNG接卸量100万吨/年;华能玉环电厂码头改扩建工程将一、二期7.4万吨级码头改建成同时靠泊10万吨级和7万吨级散货船各一艘。

“我们也在梳理可利用的岸线,调整相关陆域、锚地、航道等布置,希望通过招商引资,将项目引进来。”玉环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建设规划科科长沈祥林说。据悉,目前,LNG项目使用港口岸线已通过省交通厅组织的评审。

玉环市港航事业发展中心航运科科长陈宾峰认为,港航理应齐步走,港口发展也要依托于航运发展。“但玉环的航运整体来说基础比较薄弱,加上又经历了发展换挡期,希望通过政策扶持助力招商引资,推动航运发展。”

应卫认为,还应在理顺管理体制机制等方面下功夫,“要充分发挥大麦屿港区的深水优势,一方面推动台州箱源往大麦屿港区汇集,另一方面跳出台州开拓箱源,真正形成浙南集装箱转运中心。”

2021年,大麦屿港区对台海上货运直航集装箱吞吐量11993标箱,同比上升236%,成绩斐然。“由于目前对台直航只有一艘‘中远之星’,基本已是满负荷运行。”浙台(玉环)经贸合作区管委会副主任叶吉法表示,目前正考虑就此和“中远之星”开展进一步对接。

在工程建设方面,记者了解到,自2018年宁波舟山港股份有限公司全资并购大麦屿港务有限公司后,港区布局进行了重新调整,投资2.67亿元建设堆场22.84万平方米、道路7.8万平方米及其他配套辅助设施,港区产能有了显著提升。今后还将适时根据集装箱业务提升规模,对后续泊位、后方陆域等谋划二期建设。

全力建设浙东南枢纽港!玉环市十六届一次党代会报告也描绘了今后五年发展的美好蓝图:积极承接宁波舟山港溢出效应,加强港口物流协作和产业联动发展,拓展国际国内集装箱班轮航线,逐步健全“铁路连港区、港口通四海”的现代化港口集疏运体系,提升陆海双向辐射能力,力争大麦屿港集装箱年吞吐量突破100万标箱;充分发挥对台交流合作优势,持续推进海峡两岸商品物流交易中心、跨境电商等项目建设,力争申创海峡两岸(玉环)经贸合作区有新突破。

在坚守中苏醒崛起,在前进中焕发新机。这座位于黄金海岸线的“希望之港”,将迎着机遇与挑战,开启腾飞新征程。

此外,由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形势复杂,码头防疫工作已然成为“持久战”,考验着码头各项生产。

对此,大麦屿港区不断完善疫情防控机制,设置口岸疫情防控专班、设立“三区两通道”,积极应对外贸航线和涉疫船舶,并成立防疫志愿团队,做到关心关爱和防疫物资“双到位”,为港区安全生产保驾护航。

编辑:泮非非 责任编辑:颜琪 审核:刘锦萍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