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红星正在实训室操作。
“周老师,你有空帮我看看这个课题怎么改。”“周老师,你给参谋参谋,这个选题怎么样?”……近来,在天台县职业中等专业学校,周红星个人工作室里,几位计算机专业的青年教师在此“安营扎寨”,为即将到来的浙江省教学能力大赛做准备。
他们口中的“周老师”,就是该校高级讲师、杰出台州工匠、台州市中职电子电工教研大组组长周红星。从教28载,他带的许多学生走出校门,成为地方企业的技术骨干,甚至自主创业。学校的电学专业,也在他们整个教学团队努力下,发展迅猛,成为了浙江省示范专业、省实训基地、省高水平建设专业。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1973年,周红星出生在天台县欢岙村,一个半山腰的小山村。家里共有七个兄弟姐妹,他排行第七。
年幼时,村里没有通电。周红星和家人干完农活后,点一盏煤油灯,便开始写作业。父亲则坐在一旁,捧着书,津津有味,读到精彩之处,还会与他分享。
受父辈和兄弟影响,周红星从小就爱看书和钻研,学习成绩名列前茅。到了中学时期,接触到物理后,他一下子便爱上了这门学科,尤其是电学知识。
“家里的物件,无一幸免。我总是喜欢拆了它们,研究一番,还喜欢自己动手做一些‘小发明’。”周红星说,就连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填的全都是与电学相关的专业、学校。
最终,周红星被浙江农技师专电子电学专业录取。
1991年,周红星成为欢岙村的第一个大学生,踏上了去宁波的求学之路。
迈入大学,对电学兴趣颇深的周红星加入了校电子协会。“社团成员们经常一起泡图书馆,提前自学教材,还常常组织培训、志愿服务等活动。”
大二那年,周红星成为了社团副会长。几乎每周末,他们都会到学校周边的村里开展家电维修服务,村民们也乐意把电器拿给他们“练手”。“活动当天来不及修的电器,会带到学校继续修,村民们也很放心。还有些村民修电器,只认可我们。”周红星说,这是一种双向奔赴的信任。
1994年,大学毕业后,周红星被分配至天台职业中专,成为了一名职技校教师。“起初,我从事机械制图的教学,这并非我的专业领域。”于是,周红星在刚执教的那几年,一边自学相关知识,一边虚心地向老教师取经。
入职第二年,学校要开发电视闭路系统。虽是电学专业科班出身,可闭路电视系统从未接触过,周红星一下子犯了难,他又拿起相关书籍自学了一段时间,最终,成功把校园电视闭路系统建起来了。
如今回忆起,他仍坚信,钻研的内驱力源自于发自内心的兴趣。
立足教学和服务社会的多面手
后来,天台县职业中专开设了电学相关专业。周红星便从原本的教学岗位转到了电学专业。随着教师队伍不断壮大,学校电学专业越办越好。
学生眼中的周红星,是个好老师、大家长。在校园里,经常能看到他与学生促膝长谈的场面;在实训室里,两节课下来,他巡视、指导学生的步数能达到2万余步。
“社会对职业教育存在偏见,作为职教人,我十分热爱我的职业。”周红星当了12年班主任,他觉得,中职生并不是差生,只是缺乏社会的关爱和有效的引领。“教师就是能让他们少走弯路的引路人,其实,只需要‘推’一把,中职生在社会同样能大放异彩。”
除了立足教学外,周红星还十分关注企业技改和高技能培训两块工作。
2014年,天台当地一滤布厂遇到了技术难题,他便参与指导该厂无纺布生产线克重控制设备技术革新,将原单一PLC单向控制改为动态监测,成功研制克重监测核心部件——动态称重仪,次品率由5%降至1%以下,解决了企业长期困扰的难题。
其中,研制的动态称重仪获国家实用新型专利,并获全国创新大赛一等奖、省创新大赛一等奖。
此外,作为高级考评员和电工培训教师,周红星培训电工技师、高级工32期,共1200余人,还为上三高速、石梁酒业等企业开展电工岗位培训。
周红星认为,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但一群人能走得更远。于是,在2015年成立个人工作室后,他便从教研组里“挖”了8位青年教师加入。
日常里,周红星常与他们互相探讨新工艺、新方法,分享教学经验。“工作室仅仅是一个平台,青年教师在此相互交流、碰撞火花、拓展视野,然后前往更广阔的舞台。”周红星说,这些年来,工作室完成课题研究21项,编写校本教材5本,不少成员成长为省级教坛新秀、县名师及学科带头人。
“接下来,我将继续坚守在职教舞台,当好更多‘匠苗’和青年教师的引路人。”周红星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