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华、潘凯雄、张新颖在“你生活在你的阅读中”分享会现场。
黄岩区委常委、宣传部长姚君丹(左)与作家周华诚共同揭幕“驻店作家创作计划”。
驻店作家在朵云书院白云庭合影。
古代美术研究者、文物鉴赏类书籍作家那海做客朵云时留言。
道由白云尽,春与永宁长。2021年6月26日,千年永宁迎来上海朵云书院首家市外分院。作为台州市区第一家新型复合型书店,一经诞生自带光芒:高颜值的空间设计,加上高密度高品质的文化活动、展览策划、图书文创选品……让台州市民近距离感受可与一线大城市相媲美的精神产品。一年来,书店赢得无数读者追捧,捧回一系列各级奖项,获得各方的赞誉肯定。永宁江畔一朵云,成为市民精神家园、台州文化名片。近日,我们走进朵云书院·黄岩店,走近朵云团队,听他们讲述——
俞婷,生于1981年9月,2003年大学毕业后,先后在台州日报和台州晚报任记者,后来转行行政,在黄岩乡镇(街道)工作十来年,现任黄岩区政协文化文史和学习委副主任,挂职黄岩区城投集团副总经理,分管黄岩永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朵云书院·黄岩店)。
1 朵云书院·黄岩店是黄岩区引进的高端文化项目。今年6月26日,是朵云一周岁生日,朵云邀请了浙江省作协主席艾伟来做讲座分享新书,这只是你们系列活动之一。那天看到现场播放的短片,知道这一年你们做了大量工作,非常不容易。听说,这一年来,朵云团队每个人都成功瘦身。
俞:朵云书院·黄岩店(以下简称朵云)是黄岩城投集团成立以来第一个自主经营的文化项目。是海派文化与台州山海文化的深度融合,是黄岩继“千年永宁、中华橘源、模具之都”三张金名片之后的又一张文化名片。
我的名字读音与朵云设计师俞挺相近,是否也算缘分?一年间,朵云接待了近20万市民,举办了18场分享会和10场展览,包含“美好江南 自在一刻”赵宗彪木刻展,“无须抱怨 可以抱我”小林漫画展等展览,以及玫瑰装置展——5米高的仿真玫瑰瀑布,院落白墙上每朵玫瑰配一句书摘,吸引了大量市民……这一切无不凝聚着团队心血。
事实上,运营前期筹备过程更艰辛,就好像造房子前的打地基。朵云启动之初,上海世纪朵云文化发展有限公司的核心技术力量,包括图书、文创、餐饮等方面核心人员,在黄岩驻点指导半年,倾尽心力;为推进项目落地,黄岩区成立了朵云专班,黄岩区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直接挂帅,全程参与;从项目签约到落地,黄岩城投集团用短短100天完成2500平方米的朵云书院·黄岩店的装饰工程,确保及时运营开业,真正体现了黄岩速度。前期筹备到顺利开幕,团队每个人确实瘦了不少。
2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文化建设需要的是埋头苦干而不是急功近利,需要的是一砖一瓦积累和一代一代的传承,而不是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
我看你们团队除了作为分管领导的你和总经理陈剑年龄稍微大一点,别的工作人员都非常年轻,你和你的小伙伴们如何看待这份需要埋头苦干、一砖一瓦积累的工作?
俞:朵云由一群二三十岁的年轻人组成。开业之初,基本上所有管理层和店员都没有书店行业从业经验,经过一年多的实践和磨练,图书区的店员小郑,几乎可以知晓每本书的具体位置,店员小陈则对所有文创产品如数家珍……他们都非常敬业。
朵云作为市区的文化地标,一直也接受着读者的检阅,同时成为热门打卡点之一。同时,作为黄岩城投集团旗下市场化运营的子公司,我们的目标是既要扩大品牌影响力和美誉度,实现社会效益,也要为实现经济效益方面的目标任务走在赶考的路上。我们不敢奢望立竿见影和轰动效应,只能一步一步来——用胡适先生的话来讲,就是得一寸有一寸的欢喜。
3“希望借助优秀作家的洞察力、创作力、影响力,让更多人知道美好的黄岩。”今年年初,“朵云驻店作家创作计划”正式启动,邀请10位作家走进黄岩,用一年时间书写黄岩。眼下,时间过半,这个项目进展如何?
俞:年初,我们和“稻田读书”出版人、作家周华诚共同发起朵云书院·黄岩店驻店作家创作计划,从朵云出发,关注黄岩的自然、风物、人文、生活,书写黄岩、推介黄岩,多方位讲好黄岩故事。最初,10位驻店作家包括甫跃辉、周华诚、马国福、周水欣、草白、王寒、周吉敏、沈希宏、何婉玲、孙雯。其中我最熟悉的是本土作家王寒。我在报社时,她是分管我所在周刊的晚报副总,后来她跨界金融,而我转行行政,十余年后因朵云再度续缘,觉得特别美好。甫跃辉是上海作家、郁达夫小说奖获得者,草白是台州人,周华诚曾是媒体人,另外,马国福后来换成杨青了。目前,10位驻店作家在多次分批到黄岩实地采风后,已基本完成文字创作,预计今年11月发行新书。
4 从传统书店到如今层出不穷的网红书店,书店的功能从单一的卖书到兼具社交、艺术、休闲、互动等功能。但是,不管方式如何改变,本质的东西是永恒的——从古至今,人类文明通过阅读得到传承。朵云邀请的嘉宾中,作家占很大比重,你认为他们会为读者带来哪些影响?
俞:每个人出身背景不同、阅历不同,注定阅读是私人化的。但是,了解作家写了什么在读什么,一来,满足了好奇心;二来,与其在茫茫书海大海捞针,不如跟随名家大师进行有针对性的阅读。比如去年朵云开业季,我们策划了系列活动,余华来了,带来他的新书《文城》,也分享了他多年来的阅读体验;今年世界读书日,台州籍数学家、诗人蔡天新也来了……
朵云是一家书院,书籍和阅读推广是核心。邀请作家携带本人新出版的书来开分享会,是朵云强化阅读推广的一大抓手。朵云目前有书籍近两万本,得天时地利之便。现在,我们团队每两周会召开一次员工读书会,分享阅读心得,互荐好书。我希望从自身做起,传递一种以书籍为起点的美好生活方式。
5 一点一滴努力,满仓满屋收成。据了解,一年间,朵云载誉无数,包括:2021年度中国城市文化空间建设典范、中国长三角百佳公共文化空间、“新时代杯”致敬年度最美书店、2021浙江最具人气文化场馆、台州市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台州市第一批青年文化地标等。你如何看待这些奖项?朵云这一年,是迅速成长的一年,读者对朵云的期待也会水涨船高。有读者认为每期的讲座很精彩,但互动环节有时候似乎不够热烈。此外,书院可以进一步打造沉浸式阅读空间,比如设置更多可以舒服地坐着阅读的位置,而不仅仅是几级台阶。对此,你怎么看?
俞:朵云一周年能获得这么多荣誉,品牌肯定第一位的,另外特别重要的就是政府的高度重视,给予宽松的发展环境和政策支持,最后才是团队的努力,没有前面两个大前提,一切无从谈起。比如,工程建设期间和临近开业的紧张筹备期间,黄岩区委宣传部主要领导经常日夜相伴朵云团队,他们对细节把控的严苛,让团队一开始就站在了高起点上。区里希望朵云能够办更多公益性文化活动,导入更多一线城市优质文艺资源。这些希望,是我们的努力方向。
朵云是成长中的孩子,必然存在很多需要改进的地方,我们会倾听各种不同声音。比如,我们设置了读者留言板,收集到的意见和建议,会交由相关责任人跟进处理。
6 所有美好呈现的背后都是不为人知的付出。一直以来,朵云的服务工作做得很到位。比如,张良的这期讲座,因为疫情反复,两次推迟,每次推迟都接到朵云工作人员的电话通知,活动重启时,又接到电话询问是否有空参加。反复通知、沟通,也是一件繁琐的事情。
俞:去年要不是受疫情影响,我们给自己定的文化活动目标是每周一场,目标是要把每位嘉宾的档期完美地按次序安排到每一个周末(外地嘉宾常常因为疫情变化会多次推迟,反复沟通,才能最后敲定)。我们私下说,在朵云除了看不完的书,还有就是回复不完的微信信息。在我的微信群聊里搜索“朵云”两字,跳出来八九十个群,自己都吓了一跳。一年来,周末无休是常态。
经常有人碰到我说,你负责分管朵云书院啊,太羡慕了,环境这么好,看看书,喝喝咖啡,太舒服了。事实上,身在其中才知其中味——运营一家书店的工作量超乎想象。
当被书籍包围的幸福感慢慢演变成来不及读书的焦虑感,不禁为自己曾经虚度的光阴扼腕,也为完不成的目标焦躁。当知识边界被不断打破,当真正理解生也有涯知也无涯,便释然很多。
7 朵云最近两期的讲座,都围绕“宋韵”展开,如第19期张良谈宋服之冠,第20期那海谈宋画之韵,邀请嘉宾时是出于怎样的考虑?下阶段关于“宋韵”有什么具体安排?
俞:黄岩提出“实施文化复兴战略 打造宋韵黄岩”。张良谈宋服,用他自己的话来讲,是他跟赵伯澐有缘——他刚到黄岩文广旅体局当局长,恰逢有人发现了赵伯澐墓,里面的衣服穿越了800多年岁月,依然相对完好。这一重大考古发现,进一步激发了他对宋服研究的兴趣,后来他干脆出了一本专著。邀请那海,是因为看到《台州日报》关于她的报道,发现她对宋画有独到见解。下阶段,我们将继续深化“宋韵”主题,解码黄岩“宋韵”文化基因。一方面设立“宋韵书架”帮助读者选书,同时邀请文化大咖走进书店和读者们面对面交流宋史和宋韵文化。
8 浙江提出“建设15分钟品质文化生活圈,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此背景下,朵云将如何进一步打造多元文化交互分享空间,让群众在一次次参与过程中汲取文化力量、享受文化获得感?
俞:不久前,我们启动了朵云·城市行走计划,该计划将从四个方面出发——分享平台不再局限,将文化资源惠及更多读者和市民;“驻店作家计划”精彩继续,用文字记录小城美好;邀请台州籍作家回到家乡,“朵云·江畔书房”更加丰富;视频新栏目“可以去你的书房吗”,探访城市里有趣的私家书房,将文化种子撒播到书院外的广阔空间。最近完成了“可以去你的书房吗?”第一期视频拍摄。拍摄对象是一位策展人。
今年黄岩提出文化复兴战略,成立了工作专班,对文化的重视和投入都是空前的,在永宁江江北,今年还将开工建设文化会客厅、书画院、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等一系列公共文化空间,提升城市文化能级,满足市民更高层次的文化需求。
感谢朵云书院·黄岩店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