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虽至,但不等于入秋。受副热带高压影响,8月后,我市仍以高温晴热天气为主。
气温高、持续时间长,对我们的身体影响几多?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主治医师郑挺表示,高热高湿天气下,中暑现象大幅上升,且重症率较高,长期在户外工作的群体、老弱群体以及慢性病患者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
天热老人中暑概率上升
截至7月底,台州市第一人民医院急诊科接诊了上百例中暑患者,最大的患者95岁,最小的仅有4岁半。其中,有37例为有昏迷史病人,即热射病患者,“这当中60岁以上的老年人有18个,但去年夏天,仅为2例。”郑挺解释,天气炎热,有基础疾病、体弱的老年人容易成为“被攻击对象”。
前两天,一位70多岁的独居老太太由于长时间处在高温高湿的环境,中暑昏迷,被邻居送往医院抢救,当时体温已高达40℃。
经过紧急物理降温等措施,老人体温有所下降。后问其原因,是因为省钱没开空调,加上本身就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从而导致中暑昏迷。
“部分老年人本身就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性疾病,加上他们对于中暑的感知较弱,即便出现了头昏、胸闷等不适也不会及时就诊,最后直到昏倒了才被送来就医。”郑挺说,今年超过35℃高温天时间比较长,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下,人体自我调节的能力下降,中暑、热射病的发病率明显高于往年。
此外,他还发现,大部分人无法清晰区分中暑与普通感冒的差别,尤其是老年群体,即便体温升高,觉得扛一下、忍一下就过去了。“实际上,人体体温一旦有较大幅度的升高,身体内环境就会发生巨大变化,如果长时间不进行降温,会对各个器官造成损害,严重的就会危及生命。”
出现症状需及时就医
“和年轻人相比,老年体弱者要避免长时间处于高温高湿的环境中。眼下,仍然处于一年中最热的三伏天期间,要特别注意防暑降温。”郑挺说,一旦出现头昏、眼前一黑、胸闷、口渴等轻度中暑症状,市民就要提高警惕,可以先让患者转移至阴凉环境,再服用一些如藿香正气水、人丹等防暑药品。当体温过高时,要抓紧时间进行简单的物理降温,再前往医院就医。
“快速降温是与热射病抢时间至关重要的治疗措施。让患者核心体温降至38.5℃以下,并及时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可以很大程度上避免对大脑神经的损害,提升患者的存活率和预后效果。”他说,市民要注意的是,中暑引发的体温过高,市民切忌擅自服用退烧药,可能会对肝脏等器官造成影响。
“多数人认为,中暑和热射病只发生在户外,其实不然,在家里也会闷出毛病。”郑挺说,室内闷热、通风不足,逼近40℃的高温天,仅凭电扇难以达到降温效果,加之老人多伴有数种基础病。因此,在临床上,老年人中暑的并不少见。尤其是独居、留守老人,长期在家时要注意通风,天气实在炎热时,不要因省钱不肯开电风扇、空调,一旦中招,得不偿失。
因此,他建议中老年人在家开空调时,可根据自身情况设置温度,控制在26℃左右。出门时,尽量避开温度最高的时段,尽量选择早晚天气较凉快时出门活动。在空调房和室外走动时,应注意让自己适应温度的变换。饮食上,可多准备点淡盐水,多吃瓜果蔬菜。
对于还要在户外劳动的老年群体,他提醒,高温天里一定要保证充足的睡眠,切忌过度疲劳和高强度劳作,同时在劳动时要做好防晒,避免暴晒,出现不适后要及时停下来、休息下,千万不能硬扛,得让身体有个缓冲的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