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柳莺正在熨衬衫。
在许多人印象中,洗衣、熨烫工作与水打交道,加上如今安装了空调,即便高温天,应该也不会太热。其实不然,身处在烘干机、熨烫机等机器长期运作的环境中,小小的方寸之间宛如一个高温、高湿的桑拿房,工作不息,流汗不止。
8月9日8时许,室外温度慢慢攀升至30℃,王柳莺和往常一样,骑车来到位于椒江区白云山西路的靖妈干洗店,这是她在此工作的第四年。
50岁的王柳莺已从事洗衣工作十余年。“夏季是我们干洗行业的淡季,今天的活不多,有100件左右的衣物量要完成。”王柳莺一边说,一边领着记者一起走进熨烫间。
一进屋,只听见烘干机、蒸汽机等机器轰轰作响,整个空间里仅有一台电风扇,用于室内空气的流通和降温。
“在这个空间里,即便开了空调也无济于事,在连续工作的情况下,室内温度会升到50℃左右。”王柳莺语速很快,正如她熨烫的速度一般,说话间,她手持蒸汽熨烫机,另一只手则利索地翻转着衬衣,机器在其各个面停留数秒钟后,衬衣变得平整。
随后,她就将熨好的衬衫挂在身后的架子上,又拿起别的衣物忙了起来。
才过去几分钟,记者就明显感觉到房间里的温度要远高于室外。“感到热时,我就会到外面的房间站一会儿,喝点水,缓解一下。”此时,王柳莺的脸上已冒出了豆大的汗珠,她笑着说,早已习惯这样的工作环境,为了防止口渴,每天都会准备两大桶水。
“近些年,市民消费水平越来越高,送来的衣服品牌也纷繁杂多。因此,洗衣行业的挑战也越来越大,做这一行必须得细心,还要多学习、钻研。”王柳莺说,从起初的蹑手蹑脚,难以辨认每件衣服的面料、工艺,到如今一摸衣物就知道该用哪种洗涤方法,这期间她花了很大一番力气。
“从工厂下岗后,我就和洗衣行业的老师傅学习这门手艺,但那时的衣服面料并没有那么复杂,大多以棉料、呢子等为主。”王柳莺说,眼下,每个洗衣店的洗涤工艺不同,并且在传统洗衣上进行了升级,为的就是应对日新月异的服装面料和工艺,“光是看懂各种外文标识就是个大学问,为此,我还会经常上网学习自己不懂的单词。”
“忙的时候,得连续站着工作六七个小时,一趟下来,衣服都会湿透。不过,相比起暴露在高温下的劳动者们,我们的职业更加平凡、普通。”王柳莺笑着说,不论酷暑还是寒冬,她都希望自己能做好分内工作,而顾客的一句“谢谢”是对她辛苦工作的最大慰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