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乡村路 共享共富路
黄岩环长潭水库公路。
玉环坎鲜线公路。 图片均由采访对象提供
乡村要振兴,路是关键。打通农村路,就如同打通了乡村振兴的血脉,路通到哪里,财富便流到了哪里。农村路所到之处,连接一片景,激活一个村。
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我市共创成国家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个、省级示范县5个、市级示范乡镇36个,省级美丽交通走廊示范县2个;建设特色示范路2400公里,提升入城口36个,建成九大交通风景道。
一
天台县寒山和合环线,是通往和合二圣之一寒山子修行隐居地的一条景观之路,被交通运输部评为全国十大最美农村路。
这条旅游交通大动脉,串联起张家桐村、后岸村、寒岩村、张思村、茅垟村等众多精品农家乐、民宿村。
“四好农村路”刚启动时,寒山和合环线上的龙溪乡,几乎没有像样的路。
“十三五”期间,龙溪乡逐步加大农村公路的建设力度,共计投资4290万元,建设改造农村公路62.6公里,重点建成了后岸—寒山—始丰源旅游环线。
“只有农村路通了,才能把外面的游客和产业带进来,也可以把村里的农产品卖出去。”台州市交通运输局四好办主任李威告诉记者。
以“寒山文化”“七彩田园”为主题,龙溪乡开发寒山游学、农业研学等旅游产品,2020年全乡农业产业收益比2019年同期上升155%,新增特色民宿4家,游客量增加200%,休闲旅游收入比2019年同期上升162%。
龙溪乡的寒岩村,从名不经传的山村,成了一个拥有1000多亩荷花基地、2000多亩杨梅基地的经济大村,发展出颇具特色的农家乐文化,年接待游客量达10万人次。
三门亭流线是通往潘家小镇的主要通道。2017年开始,三门对这条农村路进行路面拓宽、绿化景观打造等提升改造,并新建了多功能公路驿站,一共投入了8000多万元。
亭流线的改造,盘活了潘家小镇的旅游资源,村庄客流量从以前的25万人次增加到70万人次左右。目前,潘家小镇共有50户村民经营民宿、农家乐,带动600余人就业,旺季日均游客量可达3000人次。
农村路通到哪里,财富便来到哪里;农村路通到哪里,风景就在哪里。建设好“四好农村路”,打通“引进来”和“走出去”的“双向道”,便意味着带领着村民走上了一条致富路。
二
“农村路发展经历了不同的阶段,路网从无到有,实现了乡村的连接。美丽农村路建设实现了乡村的美化,现在,我们要做的是管理好农村路。”李威介绍。
一直以来,管理难度大、养护成本高,是农村交通发展的痛点。根据当地实际,各地也探索出了适合当地经济发展的管养模式。
温岭以财政投入为管养资金主渠道,采取市场化管养和乡镇自养相结合,通过政府购买服务或成立乡镇养护队的方式承担日常管养;天台采用管养经费拼盘模式,公路部门与乡镇合作共建;路桥、玉环实行“一把扫帚扫到底”政策,将路面保洁与美丽乡村、清洁家园结合。另外,天台、仙居、黄岩、三门开展了农村公路保险试点,所有农村公路纳入财产损失综合保险(包含农村公路财产保险、雇工责任险和社会公众责任险),提升抗风险能力。
为了鼓励全民参与,全市积极搭建了“四好农村路”+乡贤、+党建、+群众等养护平台,通过授予农村公路命名权、广告权、认养权,建立党员积分卡(红黑榜)等形式,调动沿线企业、乡贤、党员、群众的积极性,引导全社会力量参与,打造了一批极具特色的乡贤路、群众路、巾帼路、青年路。
通过“乡乡建有党建路”品牌联创活动,我市建立党建路79条,营造了“党建引领、全民共养”的良好氛围。
在数字化改革的推动下,传统农村公路管养模式,也在转型。
据了解,我市创新搭建“五网合一”的农村公路智能管理平台,即客车巡检网、司机辅助网、群众监督网、视频监控网、日常巡查网,着力解决农村公路点多线长面广、巡查管理力量不足等难点,通过信息化手段,构建科学有效、可持续的农村公路管理体系。
目前,各县(市、区)也都建立了智慧管养平台。其中,温岭市农村公路智慧管养平台具备智能巡查、自动派单、闭环管控等强大功能;三门县农村公路“四位一体”协同管养平台重塑业务流程,融合交通、乡镇、企业、群众协同治理,实现公路运行全方位智能感知和突发预警,纳入省级农村公路管养体制改革试点,并获评全省交通数字化改革基层和社会“最佳实践”。
据了解,为了全面提升管理养护质量,推动高质量建设“四好农村路”,2021年底,《台州市深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改革实施意见》发布,明确了完善农村公路管理养护体制、强化农村公路管理养护资金保障、建立农村公路管理养护长效机制等方面的政策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