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对孩子的牙齿有没有“误会”
儿童口腔门诊室。 采访对象提供
儿童口腔门诊打造的舒适就诊环境。 元 萌摄
近年来,家长对孩子的牙齿健康问题日益关注,但在实际生活中,仍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误区与盲点。
尤其对于新手父母来说,没能掌握那些关于儿童牙齿的“冷知识”,往往会给孩子今后的口腔健康带来隐患。
为此,记者咨询了台州市中心医院(台州学院附属医院)儿童口腔科医生刘佳和牙博士口腔医院儿童牙科主诊医生张文军,向他们了解儿童牙齿健康方面常见的误区与相应的解决方式。
换牙之前就需刷牙
很多家长曾存在这样的认识误区,他们往往认为孩子的牙齿会换,即使乳牙出现了问题也不必过于担心,其实不然。
张文军医生表示,一般儿童在12至13岁时完成换牙,此前乳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颌骨发育、营养摄取。如果过早缺失了乳牙,会导致邻近乳牙移位,后续长出的恒牙因为没有足够的位置,会造成牙齿的拥挤甚至面容的改变。
此外,乳牙蛀掉的话,有很大的几率会导致根尖发炎,影响到正在发育中的恒牙。因此,如果儿童龋齿不及早发现、及早医治的话,会造成之后一系列不良的连锁反应,治疗成本、治疗难度也会越大。
“现在龋齿的发生越来越低龄化,很大原因就是乳牙期,家长没有帮助孩子好好刷牙,或者没能刷干净导致的。”张文军表示,“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能够有效避免龋齿等问题发生的几率。”
他建议,儿童牙刷买市面上专业的儿童牙刷都可以,建议3周岁以上使用儿童含氟牙膏,低龄儿童家长可以辅助使用指套牙刷,采用巴氏刷牙法或圆弧法帮助儿童清洁牙齿。
另外,并非长牙之后才需要刷牙,这是家长们存在的认知误区。
婴儿出生后,家长就可以用纱布缠绕手指沾水按摩宝宝的牙龈,6个月左右,宝宝开始陆续长出乳牙,就可以用指套牙刷帮助他们刷牙。
“奶瓶龋”是婴幼儿常见的一种龋齿类型,是由于孩子每天要抱着奶瓶喝奶入睡导致的。一些新手父母,由于相关常识的缺乏,忽视了婴幼儿睡前清洁牙齿的重要性。
为了预防“奶瓶龋”的发生,刘佳建议,家长首先要戒除幼儿依赖奶瓶入睡的习惯,如果睡觉时必须使用奶瓶,可使用白开水代替奶粉。
此外,幼儿每次使用奶瓶的时间应控制在15分钟以内,饭后与睡前记得及时清洁牙齿。
饮食也是导致儿童龋齿高发的一大因素。
很多家长会有意识地减少孩子食用糖果之类的甜食,忽视了其它像是柠檬水、碳酸饮料、水果等也会对牙齿造成影响。“家长让孩子摄入这些食物时,不仅要控制量,更要控制次数。进食后要养成及时漱口,必要时辅助使用牙线清洁的习惯。”刘佳表示。
除了好好刷牙、注意饮食之外,医生建议家长应在孩子长出第一颗乳牙后,每隔3个月到医院定期检查牙齿生长情况。同时,可根据医嘱,定期采取涂氟或者窝沟封闭等,提升牙齿的抗龋能力。
矫正的最佳时间
很多人认为,孩子年龄太小,牙齿与骨骼都尚未发育完全,需要等到13岁左右牙齿全部换齐后才能开始相应的矫正治疗。但实际上,这是对牙齿正畸普遍存在的一个误区。
孩子2至3岁时,就可以观察到是否存在乳牙反颌情况,在医生指导下佩戴活动矫治器,可以有效改善不良的咬合情况,引导颌骨正常生长。
当年龄稍大处于恒牙初期阶段,10至13周岁是正畸治疗的黄金时间。这个时期少年儿童的生长发育速度快,颌骨的生长改建活跃,进行矫正牙齿移动的速度比较快,能在短时间内形成新生的牙槽骨,达到稳固的矫正效果。
刘佳告诉记者,正畸治疗的最佳时机也是因人而异,主要取决于每个人生长发育的情况与牙齿畸形的具体类型,常见的正畸方案有拔牙排齐矫正、常规排齐矫正、扩弓排齐等,定制方案不同,所需矫正周期与费用也不同。
此外,有些牙齿畸形的情况对儿童颌骨的发育与后续恒牙的正常萌出,都会产生较大的影响,所以需要及早面诊、及早干预。
“很多病例都需要多线进行,在正畸的同时还需要补牙等,也不会影响治疗的效果。”她表示,牙齿换齐后再进行矫正属于认知上的误区,像是俗称“地包天”的反颌畸形,越早开始矫正效果越显著。
由于孩子年龄小,自律性较差,在乳牙期出现的吸吮手指、啃咬硬物、单侧咀嚼、口呼吸等不良习惯,都会影响到牙齿正常的生长发育,导致牙齿畸形的情况发生。对于家长来说,要及时发现并纠正孩子的不良习惯,并及早面诊咨询医生是否有早期矫正的必要。